北京部分遷至通州行政部門敲定 總體規劃年底出
部分遷至通州行政部門敲定 北京總體規劃年底出爐
接近北京市政府人士告訴媒體,北京市已經計劃將交通、文化、司法等行政部門搬遷至通州潞城地區,金融辦等部門仍在二環內辦公。
這場聲勢浩大的搬遷,將有助于實現北京上百萬人口轉移。
盡管北京市過去已經試圖通過拆除違法建筑、減少土地供給等手段,實現這個目標,但仍然需要更具想象力的動作。
北京市一些官員還考慮,在東南六環外建設一個約2000平方公里新區的可能性,以承接北京市產業的轉移。
據了解,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首都規劃領導小組,以形成新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小組由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等##官員組成。據了解,該團隊在一年內召開了不少于10次相關的會議。
在北京規劃委官員看來,市政府搬遷至通州僅僅是北京規劃修改的一方面,實質是為解決大城市病。最重要的是要將北京的新一輪發展,放在京津冀協調發展國家戰略的大局下考量。
北京新藍圖
京津冀協調發展的核心是北京,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市政府的搬遷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成為萬眾焦點。
而如何界定和發揮北京的功能優勢,將會在新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得以定調。這份規劃從2014年1月開始修改,去年年底已提交國務院,預計今年年底正式出爐。
媒體獲悉,這次修改的總方向是:明確新時期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該定位是國家領導人在北京市調研時提出的。
具體細節上,北京市市政府搬遷至通州、重新劃定北京城市邊界等作為重要內容被寫進《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案》中。
7月14日,北京市規劃委##作出了官方表述,即通州是“市行政副中心”,“有序推動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轉移”。
潞城無新宅地供應
此時,通州房市已經在傳言前引爆。
政府顯然不希望人們將目光僅僅放在房地產上。“今后的發展絕不是大規模的‘造城運動’,而是‘減量提質’。”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說。
近年來通州在北京市各區縣GDP排名中一直落后,最根本原因是無產業只有房地產,比如2009年GDP278億元,房地產占到175.8億元,比例約50%,自2009年以來,通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均超過30%。
新的規劃試圖扭轉這一局面。媒體獲悉,通州潞城周邊除了教育、醫院、行政等用地外,并無住宅用地供給計劃,也就是說除了目前已在通州潞城參與大型地產項目的首開股份、金隅集團、首旅集團、華遠股份、新華聯等房企外,其余房地產公司很難在潞城區域大面積拓地。
發展得靠產業,交通先行。“沒有產業,沒有規劃,沒有交通,談城市減負都是空話。”北京市通州區區委書記楊斌在一次內部講話中說。楊斌于去年年底擔任通州區區委書記,其曾在北京市交通系統、重大項目辦和北京建委等單位工作,城市規劃管理經驗豐富。
這樣的行為不僅僅在區政府,更上升到國家層面。
國家發改委在今年5月至6月就開始布局調研。一些工作人員到實地勘察通州的區域快軌如何實現與機場、新城和河北地區的聯系。
“目標是實現道路網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9公里。”一位知情人士說,這可能需要投資1700億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將陸續給通州提供金融支持。
影響50%外來務工者
媒體獲悉,新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思路包括了以下五點:
其一、北京的土地利用必須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協調,需要城鄉結合部的土地發揮市場作用。
其二、重點研究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劃定形成不同類型的管制分區,劃定實施單元,明確發展目標、主導功能、建設規模、產業定位、實施策略和保障機制,實行分類指導,遏制城市“攤大餅”。
其三、在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方面,將按照“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和發展強度”的要求,進一步改革規劃理念,以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底線,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堅持做“減法”、嚴控城鎮建設用地增長,減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實現城鄉建設用地的統一規劃管理,促進城鄉建設用地統籌集約利用。同時積極盤活存量,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
其四、明確中心城、副中心、新城、鎮和村莊的功能定位及實施策略。
其五、解決北京城市病的根本出路就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發展。這樣的局面造成北京市將在城市職能定位、空間布局、產業分工、生態紅線劃定、重要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等方面,按照完善京津冀區域城鎮空間、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統籌布局的規劃思路,研究適合北京發展的路徑和政策機制措施,促進城市間分工協作和大中小城市的協同發展。
北京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王東認為,##有突破性是第二點和第三點,第二點增加城市邊界是為疏通人口做準備,第三點直接影響50%外來務工人員。
在多位規劃專家看來,北京規劃委的官方態度字里行間顯示出,優化北京城市功能必須以京津冀為基本的空間載體,在更大空間尺度上來統籌考量。
據了解,河北省專門成立了京津冀工作小組,常年駐扎在北京市五元橋。天津市同樣在加快前些年重點布局武清和寶坻兩地的發展。就連大同等山西省部分城市也參與到京津冀協調發展工作中。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楊重光認為,中央政策、資源配置條件和工具手段等都在陸續推動北京城市行政副中心和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但最核心因素依然是市場因素。